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 48:到大悟见性那一天,所有的时空统统完全静止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楞伽经(二)01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j0732z5lxfx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(二)

楞伽经(二)01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义贯页数:218417

请合掌。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!

218页,从这里开始是楞伽经的第二套。经文:【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:“世尊所说心意意识,五法自性相、一切诸佛菩萨所行,自心见等、所缘境界不和合,显示一切说,成真实相,一切佛语心,为楞伽国摩罗耶山、海中住处诸大菩萨,说如来所叹,海浪藏识境界法身。”】

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:这大慧菩萨对佛怎么说呢?就是若我解佛所说义,就依照我对佛所说的法所了解的,以前世尊所说的心意意识,种种的行相,其实就是怎么样?五法自性相,这个自性在这里是附带的,也就是五法的意思,简单讲,就是五法之相,就是相啊,有了相就会安排,安排这个名字,接下来就能所不断的妄想,这是众生凡夫,那么如果透过佛的教导,就起了正智,那么正智达到最高的境界,就是如如,那如如是体,那么正智就是用了,所以这个五法自性相呢?就是五法自性之相,简单讲:就是五法,一切诸佛菩萨所行,所行,就是所自行之境界,所自觉圣智,自己修行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,但是呢,唯佛达到自觉究竟的圣智,简单讲,都趋向于这个共同的理念,也就是自觉圣智,换句话说:一切菩萨都能讲出自己所证悟到的境界,唯佛达到究竟,所以说一切诸佛菩萨所自行的一种境界,能够证知自心见,就是自心所见,这个所见就是所现的种种的相,证知自心所见之相等等,还有所缘的内,还有外的境界,不和合,就是实在不和合,也就是证悟到缘起法毕竟空这个道理,依他起,不实在的东西。诸位,不和合的东西,它才能够究竟的圆满,真如自性不和合,若是真如自性有和合,和合就变成生灭的东西,所以有和合,就变成有代谢、能所不断,缘起的东西就是这样子,真如自性呢?不是。

所以,在这里要特别强调,佛说因缘法,是为二乘人所说的,破除外道的自然法,佛,一个阶段,一个阶段,慢慢地进趋自觉圣智,所以讲和合,讲因缘法,是为二乘人所说,破除外道的自然无因论,到了根机成熟的时候,讲不和合,不和合,就是绝对的真如,所以说,你自心所现之相等等,所缘的内外境,实在是不和合,因为当体即空,此无上的妙理,显示一切佛所说的妙法,一切说,就是佛所说的妙法,叫做一切说,究竟说,那为什么禅宗讲最上乘呢?即心就是佛呢?就是讲这个不和合的真如本性。成真实相,成正真之实相,究竟的实相,一切唯心,究竟真如,一切佛语心,这是一切诸佛所说的法要,心,就是心要,也就是佛所说的法门之心要,叫做佛语心,心,就是要,心要,最重要的,一切佛语心,就是一切诸佛所说的法门之心要,最重要的就是回归当下,回归真如。

接下来,为楞伽国摩罗耶山、海中住处诸大菩萨,这个来听经闻法的当机者,可不是一般,唯愿如来,怎么样?为楞伽国摩罗耶山、海中住处诸大菩萨,怎么样?说如来所叹,就是:演说如来所称叹的妙法,这哪一种妙法呢?底下,这几个字最重要,海浪藏识境界法身,海,就是八识心海,我们说,八识心田,八识田中,那个是用来解释种子,八识海,那就是表示性识周遍法界,无量无边,不管你转世到哪里,八识海都一直存在,所以用八识田中,是强调八识的种子,要是八识海,就表示性识周遍法界,等如虚空,如同大海,叫做性识周遍法界,那么这个海,就是八识大海,那么浪呢,是叫做七识浪,通常把八识,第八意识,称为海,把前七识称为浪,因为前七识能所不断,在这里再附带,在楞伽经里面讲,能所不断,通常讲到前六识,而第七识,它是附带,那么八识的大海上,起了前七识的大浪,怎么样呢?叫做藏识,藏识是什么意思啊?藏识境界,藏识的境界,意思就是说:起了波涛汹涌的大浪,虽是妄浪,但是却是海水的一体的,所以叫做全妄即真,意思就是:体上所现的能所,其实是不可得,我们的识心,也是依他起的,依真如妄动,而有识心分别,有微细,也有粗糙的,那么现在呢?八识的微细,还有七识的粗浪,其实回归当下,全妄即真,所以这个境界啊,藏识境界,补上四个字,就看得懂,“当下即是”法身,也就是,全妄即真,虽然说,有八识的大海,七识的大浪,统统在这个藏识的境界,能所不断所显现的,但是本不可得,全妄即真啊,所以当下,就是法身,诸位喔,学佛,他就是回归当下,为什么回归当下呢?因为大悟见性那一天,所有的时空,统统静止,时空是识心分别所刻划出来的一种假相,过去心、现在心、未来心,其实本来就不可得,空间,说能大能小,其实是唯心现量,因此,大悟见性的那一天,时空完全静止,要不然什么叫做超越呢?

底下,讲一句哲学家所讲的话,这一句,对学佛的人有特别的重要,透过学习,可以唤醒,我们内心深处的心智。透过学习,可以唤醒,可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心智,心灵的智慧,叫做心智。也就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想要唤醒我们内心心灵的智慧,就必须透过学习,重复地,不断地学习,就是佛讲的精进的意思。那么明心见性,你就找到了,生命当中真正的灵魂,你就找到内心深处真正的灵魂,我们的灵魂通常是散漫,散乱不堪啊,这世间讲的灵魂,方便说啦,佛讲的是八识,也就是说:明心见性的人,就找到真正的灵魂,没有污染的灵魂,这一般大家比较听得懂。所以叫做海浪藏识境界法身,这一句话的意思是说,八识犹如大海,第八意识犹如大海,而前七识会起浪,这种能所不断的藏识的境界,当下全妄即真,就是法身,就是这个意思。

好,师父把它贯串起来,说: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:若我解佛所说义,世尊所说的八识的心,第八识的心、第七识的意、第六意识的意识,这种种的行相,其实就是五法之相,一切诸佛菩萨所自行的境界,证知到万法唯心现量,自心所见之相等等,或者是所缘的内外,都不离心,也不和合,实在是不和合,所以所缘境界不和合,加一个字,不字上面加一个“实”不和合,究竟之处,这个“实”字可是重要,实在是不和合,意思就是:佛说和合法,其实是方便说,这表示,二乘人,他是不究竟的,但是你碰到这个小乘人,南传的四念处,或者是内观法,谈到这个,他们非常地不认同,也有修四念处,内观的,来到师父这里,他一讲到,小乘不究竟,他脸都变了,不认同,他开始批判大乘,所以这个谈不得,很难去沟通,他们大乘经典,他们也不看,他们一句,大乘非佛说,就撇开了,欸!

他们认为,他们在实践佛陀的真正的法,他们站的理由,就是说空哪里有两种,空就平等啊,小乘也是修空啊!大乘也是修空啊!空哪里有两种,你要讲到,那个究竟的,微细的第八意识,他不认同这个东西,所以,没办法沟通,因为碰过很多的小乘,那我们也尊重他喔,尊重他,法的东西,大家各退一步,互相的包容,正法,是互相随喜的,互相赞叹的,不能像水火不容,这个不是佛陀的正法。所以,自心所现的境界,以及所缘的内外境界,实不和合,意思就是:本来就空的意思,体性本来就空,这个无上的妙理,显示一切佛所说的无上的妙法,成正真之实相,究竟的实相,所以,诸位啊,考试要靠一百分,那么学佛,要学究竟的实相,一切诸佛所说的法门之心要,就是真正之实相,唯愿如来,为楞伽国摩罗耶山海中住处诸大菩萨,演说如来所称赞的无上的妙法。所以大悟见性,正趣向自觉圣智,就是无上的妙法,八识如大海,前七识会起浪,这就是藏识能所不断的境界,但是这个境界,却是本不可得,全妄即真,当下就是法身。这一段,就是这个意思。

【注释】“五法自性相”:“五法”为相、名、妄想、正智、如如。这个是说,从凡夫到圣人的阶段,诸位,这个相就是缘起法,诸位,这里所讲的缘起法,统统从自性所谈的这个法,相不在心外,是业感,仍然是第八意识,所以,相是心,名是心,妄想是心,正智是心,如如是心。这个可不同于二乘人,在究竟的楞伽经,就是这个意思,可不要说,相是缘起法,名也是缘起法,那么妄想是缘起法,那是对还没有究竟证量的人所说的。那么,我们就一般人所认知的,来谈谈看,我们看到一头牛,或者是一只老虎,它就有相,说:哎呀,这是一头牛,这是一只大象,或者一只老虎,有相,他就会安排这个名,这个再来,就是会产生妄想。

比如说,一只白马跟一只黑马,在没有正智跟如如的当中,他就会造业辩论,请问白马是马吗?黑马就说白马不是马,我黑马才是真正的马,那黑马是马吗?那白马就否定它说,你黑马不是马,我白马才是真正的马。站在颜色的角度来讲,白马不是黑马,黑马不是白马,站在它们的遗传,有的品种,阿拉伯品种的马,很会跑,很大,有的侏儒马,一点点啊,只供观赏的啦,那个赛跑的马都是来自于Mongolia(蒙古)大草原,那个马很会跑的,还有一种阿拉伯的马,哇!那个是很好跑的。好,讲到这个相的东西,就会争执不完,白马如果不是马,那为什么称马呢!黑马如果不是马,后面还加一个马呢!所以,在相上,只有争执,也就是,学佛不够透彻的人,就会争执,在究竟处来讲,白马,空无自性,黑马,空无自性,都是假相,都是假名,也都是能所不断的妄想,究竟之处,没有白马,也没有黑马,为什么?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、色不异空、空不异色。接下来,就是正智了,因此,佛跟佛不会吵架的,也不会有意见不同的,因为证得到究竟之处,都是用正智,都是用如如的心性。

因此,法法平等,是站在究竟义来讲的。金刚经讲,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,这是站在哪一个角度讲的呢?站在诸法毕竟空寂,无所得,不可立一法,诸位,立一法,它就会有妄,那么有妄,他就会有争执,所以从自己的个性,就可以看得到你所学佛的深浅,如果你的个性像斗鸡一样,动不动就要跟人家吵翻天,或者是能所不断地大辩论,或者是动不动就全盘地否定别人,那么就表示你所学的这个法有点问题。因为寂静的正智跟如如,是没有能所的,所以从内心里面对照看看,你给自己的心灵打多少分,你很清楚的。如看到一切相,知道,立刻入于正智,究竟之处,内如外如,一切法,都毕竟空寂,没有能所,那你的心是如此的安详,享受这一份宁静,一个人,如果有正智,有如如,到一个观光区的时候,配上一杯下午茶,那多好啊!这五法,佛迄今为止,尚未明白地开示,然在前面所说种种心意意识的行相当中,已经包含此“五法自性”之“相”。

“自心见等、所缘境界实不和合”:实在是并没有和合,讲和合,是退一步,为二乘人所说。此谓佛菩萨证知“自心”所“见”之相,与心“所缘”之内外“境界”实“不”相“和合”。为什么?诸法本空,空,哪里有合空,内空跟外空,没有两样空啊,你什么时候听说过,这个虚空合那个虚空啊!你听过吗?如果这个虚空可以合那个虚空,就变成有重叠了,你就可以看到虚空之相有重叠相啊!譬如说:甲跟乙有交集,我们以前学过数学,有交集,A跟B有交集,那它就有重叠相了,你什么时候看过甲的虚空跟乙的虚空有重叠相啊?所以,毕竟不和合,毕竟不相和合。简单讲:诸法毕竟空寂,并不是二乘人所执着的缘起法,那是佛的退一步的方便说,是为了破除对外道的无因论,才讲缘起法,究竟义,连缘起法都要破除。

若不和合,则无能无所、无摄所摄,就是没有能摄之心,也没有所摄之境,没有能取所取、没有能作也没有所作,所以上面一个字,摄所摄,加一个“能”比较看得懂,无能摄所摄,也无能取所取,无能作所作。如是则一切妄相皆灭。灭的意思就是不是把相灭掉,这个,灭,就是离的意思。又,凡夫见一切有因缘和合,故有生;意思就是说:所有的众生都活在因缘和合的妄想颠倒执着之下,凡夫、二乘人,都不能免,那么二乘人有点功夫,放掉根尘的能所,嗯,就证到果位了,但是佛菩萨说,这个还不究竟。诸佛菩萨见实不和合,这个实可是重要了,究竟之处,实在不是缘起的东西,究竟之处当体就是圆满的清净自性。故证无生。注意,当提到“无生”,你后面一定要补上就是“无灭”,所以说是,若说释迦牟尼佛有入涅槃,即是谤佛,佛不生不灭故,岂有入还有出呢?佛只是应众生的福德因缘具足,示现在人间,如来者,即诸法如义,如来者,无所从来亦无所去,当然就是无生了,所以莫说如来入涅槃,若说如来入涅槃,即是谤佛。

又,和合者为妄识,妄识,就是心对境而生,妄识,简单讲就是依他起性,妄识如何产生呢?因境而有,如果说因境而有能所不断,产生妄识,那么所以,佛在楞严经里面讲,破妄识无处,破妄识非心,破妄识无体,在楞严经就讲的识心是妄动的,它是客,不是主啊!不和合者为真心。诸佛菩萨以证入不和合之真心,所以在这里得到证明,真心不是缘起法。在这里,可以证明,真心不是缘起法。诸位,缘起法,它就有缺陷,它就是生灭法,它就是条件所构成的,那么真心,叫做本自具足,所以它不和合,所以在这里完全证明我们的究竟真如之心不和合。故到寂灭大城。诸位,没有能所,就是寂灭大城,没有生灭,就是寂灭大城,非缘起法,就是寂灭大城,因此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,抓到了重点,胜过你百千万劫翻来覆去地寻找。这句话,可是很重要的,你修行一定要抓到重点,喔,原来是离相,只要是缘起法的,统统放下。那有的人就搞不懂了,那我现在还要养儿育女啊,还要责任,赚钱啊。诸位,责任是不影响你的真如的开采,放下跟放弃,不一样啊!放下,是内心无所执着,还是有责任啊!你的责任,当然你要去完成。所以这个寂灭大城,完全跟你的自身事业啊,不影响的。正因为你是法师,或者你是在家居士,给自己考试,寂灭大城,就是我们一百分究竟真如,如来藏性,显露自觉圣智的时刻,第一义谛大空显露的时候,那么你自己考试,评评分数,你得几分?勇敢地面对自己,是真实的修行人,你没听过这一句话吗?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缺点,隐藏,一直隐藏,一直隐藏自己的缺陷、缺点,那么就永远,没有办法契入真如的寂灭大城。

“显示一切说”:谓如此即(就是)显示一切佛所说的妙法之精要。“成真实相”:为“成”立正“真”之“实相”。正真之实相,就是究竟义。“一切佛语心”:“心”为心要。此谓,为一切诸佛所说法门之心要。所以就是重点哪,修行是不是要抓到重点?我们的生命这么短促,修行不抓到重点,怎么行呢?我们的生命,这么短,一刹那之间,就三十、四十、五十、六十、七十、八十,有的人还没办法活到八十岁。所以,如果你没有找到修行的重点,就会一直反覆地寻找,经过百千万劫,还是摸不着门。有了机会,就直截了当,下定决心,喔,我找到了心要,就下定决心。

“如来所叹海浪藏识境界法身”:“叹”,为赞叹与叹惜。“海浪”,指八识“海”中所起之七识“浪”。“藏识”为第八识。“藏识境界”,为“藏识”体上所现之能所等种种的“境界”。此谓:八识“海”中所起之七识“浪”、以及“藏识”体上所现之种种“境界”,即是“法身”。所以在这里,有个重要的关键,就是当下,万法回归当下,因为没有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期盼,不是佛法,怀念过去,不是佛法,寻寻觅觅在找的现在,也不是佛法,就回归当下,当下,就是不可说的现在,就是法身。如果用大家听得懂的名词,就是离相离到彻底的那个就是法身;舍之又舍,以至于尽,那个就是法身;保持如如不动的心性,那个就是法身,虽然还没有证量,已经渐渐接近了,亦即(也就是):全妄皆真。诸位,在这个,妄就是识,真,就是真如;所有的妄识,诸位喔,全部的妄识,当体即空,就是真如;所有的分别,执着,颠倒的妄识,其实其体性不可得,就是识性。所以,开悟的人,大悟见性的圣者,有没有识呢?若有识,即成生灭,即成分别,若无识不能分别,来,说说看,开悟见性的人有没有识?这个时候开悟见性的人,不叫做识,叫做识性,因为全妄即真,全妄皆真,虽然是识,那只是个名词,当下就是本性,叫做识性,全妄皆真,全部的妄识,当体即空,就是如来藏性的真如本性。“众生即佛、烦恼即菩提”亦(也)是此义。如来为何于此法而兴叹?一、赞叹此法甚深微妙,不可思议,具大智慧法藏,悟之即得无上解脱;二、叹惜此法深妙,众生难以了知。

【诠论】此节为大慧菩萨恭聆圣法后,所作心得报告以及赞语,并再加以请示佛陀,请问。【义贯】“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:“世尊”若我解佛所说义者,则刚才如来“所说”之“心意意识”种种行相,实即为“(相、有相就会一定安排名,有安排了名、每一个人就有语言跟文字,就有网路,就有电脑,就有电话,能所不断的妄想、经佛的开示,相不可得,名不可得,妄想,皆是依他起,本空不可得,就有如来的正智、最后证得道究竟内如还有外如)五法自性”之“相”,为“一切诸佛菩萨所”自“行”之境界;此即是已经证知“自心”所“见”之诸相、与心“所缘”之内外“境界”实“不”相“和合”。此无上妙理就是此究竟真如不和合的无上妙理,亦即(也就是)“显示一切”佛所“说”妙法之精要,简单讲:所有的十方诸佛,都是教你明心见性,就是这个意思。明心见性,见性,他才能够成佛。显示一切,佛所说的妙法之精要,而“成”就建立正“真”之“实相”,为“一切佛语”之“心”要。唯愿如来复“为”此“楞伽国摩罗耶山、海中住处诸大菩萨”,演“说如来所”称“叹”之“海浪藏识境界”即(就)是“法身”之无上妙法。”

220页,【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:“四因缘故眼识转。何等为四?谓自心现摄受不觉、无始虚伪过色习气、计著识性自性、欲见种种色相。大慧,是名四种因缘,水流处藏识转、识浪生。”】这个一般,看不懂的,完全不了解它在讲些什么,什么意思。虽然,这些字你都认识,可是贯串起来,就连不上来。

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:四种因缘,所以,眼识转,就是会转生,就是会生起,由于有四,依据四种因缘,所以眼识,它就会生起,那么这个四缘呢?是比较浓缩,那么,眼识是九缘生是开,浓缩是四缘,广开是九缘,讲的其实都是一样的东西,何等为四?标一下:一、谓自心现摄受不觉。这每一句都很重要,谓自心所现,所现,就是所显现出来的业报,就是所谓的摄受,摄受,就是六根,六根它有执取的功能,执取,六根就是: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意根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这六根摄受,它有执取的功能,功能是怎么样?不觉,就是依无明不觉而生起的,没有,全世界没有一个人,说我们这个色身,六根,是八识田中的正报,完全是唯心现量的境界,没有人了解。所以自心所现,所显出的执取的一种六根,就是依不觉而生起,就是依据无明妄动不觉而生起的,因为它是一种业报。

第二,第一个叫做根缘,六根之缘,第二个,无始虚伪过色习气,这个是境缘,前面是根缘,六根之缘,第二个,是外境之缘,境界之缘,二、就是尘的意思,所以第一段是根缘,第二段就是尘缘。无始劫以来,怎么样?虚,就是虚妄,这个伪,就是诈伪,就像诈骗集团一样啊,把你的钱骗的光光,伪就是诈伪。之过,这一种过咎,无始以来一种虚妄,一种不实在诈伪,完全在欺骗你的这过失,怎么样?这个色,其实这个色,不是指女色,这个色字,是眼识所对的境界,所以是指的六尘的意思,是指,色声香味触法的意思。因为这里是讲,眼识的生起,所以,指出色外境。色习气,是什么意思?就是,眼根有执取外尘的一种无明的习气,莫名其妙的执着,男生,他就喜欢看美女,那么女生,就喜欢看名牌,你到百货公司去看看,诸位,统统是赚女人的钱比较多,赚男人的钱,几乎,没有,赚不到钱,所以,你去百货公司看看,会赚钱的,都是赚女人的钱,到一楼大厅看,我们到日本去看,哇!统统是化妆品,没有人在卖僧袋。所以,你走到全世界去,也差不多都是这样,这个就是习气,很难改,我没有钱,我逛一逛,看一看,也过过瘾,就是这样子。

那么,到证三果阿罗汉的,在家居士,在证三果阿罗汉的,他仍然有男女的习气,三果阿罗汉,已经轻微了。那么,在经典里面讲,证四果阿罗汉的,当然,这是指小乘的四果阿罗汉的,欸,他讲经说法的时候,怎么样?一上台,他有时候先看一看,怎么样?他当然不会发生任何的污染的心,可是你那个无量劫来的习气,就是贪爱美女,就是喜欢欣赏漂亮的,他上台以后,就看一看,看一看,看一看,欸,还好我们,严重的近视眼跟散光,眼镜摘下来,就看不清任何一样东西,这样就很好修行,这个就很麻烦,要戴眼镜,就非常低麻烦。有一次,我们去蒸气室,拿这个便当,哇!蒸气室一打开来,就都看不到便当,全部眼镜都是蒸气啊!所以,戴这个眼镜很麻烦,他一直戴的时候,它变成一个框框,要不戴的时候,又看不到,下雨的时候,也很麻烦,所以,这个戴眼镜非常麻烦。

还有一个学生呢,他戴这个隐形的眼镜,我们一个人学生,戴这个隐形眼镜,睡在操场,躺在操场上,睡着了,太累,太累了,一个男孩子睡着,睡着,睡了好几个钟头,这样子,不会值(台语:不得了),这样不得了了,这个眼睛,全部都肿起来了,因为里面的那个,忘记拿起来,还要每天拿起来,还要洗一洗,唉呀,这够麻烦的,这个眼睛搞坏了,就很麻烦,非常地麻烦。无始来虚妄,一种诈伪,一种过咎,过失之过,过就是之过,一种执取色尘的无明习气,很难改变,很难,很难去改变。所以,所有的众生,都喜欢看到一种美的东西,包括庄严相。诸位,两个法师说法也一样,如果这个法师长得很庄严,那么,这个法师的说法,他有加分作用。这个人,生得,阿足啊,那个足(很)很吃力的法师,这个底下没有人,咦,我在看那个经典,世尊也是这样,用这一招,哇!真是厉害,世尊,派谁去呢?派这个阿难,哇!这个阿难,半月,半月要去这个说教啊!去教化这些比丘尼,派一些很庄严的,世尊也知道众生的习性,所以,为什么佛陀要百劫修相好?百劫修相好,就是佛陀以无比的庄严相,能够摄受一些习气比较重的众生,哇!成佛这么庄严,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,我也要成佛,咦,他就,阿难不是看到佛陀庄严相而发心的吗?欸,也看到佛陀这么庄严相,而这么发心,要来出家修行嘛,所以,这个庄严相,也可以摄受一些习气比较重的众生。

第三,叫做计著识性自性。计着,这个是识性之自性,诸位,在这里要做一些笔记,自性就是性质,要不然,你看不懂啊,说:计着乃是识的本性,就是计着色尘这个相状,是识心分别的特质,这样,你才看得懂啊。所以,之自性,就是它的特性,识的特性,就是执着,识的特性,就是计着,无所不计着。换句话说:在这个世间,活在这个世间所有的众生,是没有一个众生不执着,看到任何的东西,就执着任何的东西,以现在看到的为基准,没有照见内外本空的功夫,因此啊,迷得团团转。说:计着,中间加一个:为,为识性之自性,就是计着乃是识的本性。计着色尘,分析色尘种种的相状,这个是识性之自性,就是特性,就是性质。执着计着,乃是识的特性,就是这个意思,看什么都执着,这个叫做识。执着者—识,不执着者—是性,生灭者—是识,不生灭者—是性,就是这个意思,有为者是—识,无为者—则是性,这样让你分析,分别一下,了解识、性,虽然同源,一个体,但是,识是妄,性是真。所以,为什么说你修行要用真如本性修行,就是要用真心修行。第三个条件,眼识要生起,除了六根的缘,还有六尘的外缘。那么,再来就是,计着识性,还要有第三,这个叫做计着识性之自性,这个是什么呢?这个叫做种子的缘,种子的缘,简单讲八识来自于真心,而是真心所动念幻化出来,不实在的,刹那生灭的东西。但是,识,本体就是真如,识就是性,开悟,大悟见性,识就是性,体性,从来没有增减。因此,计着为识性之自性,这个是种子的因缘,种子的缘,这第三种。

最后一个,欲见种种色相。在旁边写:作意,作意缘,就是动念,就像我们儒家讲的,要有种种的作意,换句话说:心生则种种法生,这要作意,说: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,它不作意,虽然有根,有尘,没有作用,所以,欲见种种色相,就是作意。第四种,欲见种种色相,就是作意缘,是无明的一种欲望,也就是作意的缘。

说:大慧,是名四种因缘,水流处藏识转、识浪生。是名四种因缘,因为有这四种因缘会合,变成为瀑水之流,眼识就一直动荡着真如本性,其流生处便令藏识之体,受到薰染而转变,也就是,我们看到贪爱的东西,哇!内心里面就起大波浪了,因此,在一个我们心体当中的藏海当中,激发了滔天大浪的眼识,这种眼识贪婪不止,无法停止。所以,有一个人远处的,当然不是台湾,我们不讲哪个地方,一个男孩子,他说:他因为年轻,还没结婚,他看了一些色情,他说:哇!他也很老实,他说:完全没有办法控制自己,这个就是眼识起大波浪,在心海当中起大波浪。一个例子,这个年轻人,因为他还没结婚,他有内心,内在的这种种的欲望,他啊,一看到这个色情啊,影片啊,或者是网路啊,网路,我不晓得,我没看过,不晓得喔,他就完全失控,他也知道自己不对,他就完全失控。这个眼识,所产生的一种滔天巨浪,在他的本性,所幻化出来的藏识,那个藏识,当体即空,就是真实。这样子,一种动荡,所以,水流处藏识转,就是,瀑水激流之处,藏识转就是便令藏识之体,藏识,就是藏识之体,而有所转变,转就是转变,受薰就会转变,水就是瀑流、瀑水,流就是激流,这个瀑水激流之处,藏识之体,就变成受薰而转变。识浪生,这个识,就是藏识的大海当中,发了种种藏识的巨浪,起种种的妄想,起种种的颠倒,是因为眼识而生,佛只是举这个眼识,耳识,也是一样。

我再把它念一遍: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:四因缘故眼识转。何等为四?谓自心现摄受不觉、无始虚伪过色习气、计著识性自性、欲见种种色相。大慧,是名四种因缘,水流处藏识转、识浪生。我把它解释一下,说: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这么说,有四因缘凑合起来,便令眼识转生。

转就是生起,哪四种条件呢?一、谓自心所显现,所现出来的六根,而这个六根,它有执取的作用,能所不断,是依不觉而生起的,这是第一个六根的根缘。第二个,是尘缘,说:外境,无始以来虚伪之过失,过错,欺骗了我们的内心,这个外在的色尘,被眼识所执取,被眼根所执取,执取外尘,执取这个色尘的一种无明的习气。男孩子喜欢执着,有的财色名食睡,不一样,女众,有的喜欢执着,财色名食睡,也不一样,各有各的习气。第三,计著识性自性,说:计著为识性自性之特性、特质,特质就是自性,计着乃是识的本性,计着色尘,分析色尘种种的相状。接下来,欲见种种色尘,色相就是色尘,简单讲就是第四种条件,第三种条件,执着,是识的特质,这个是种子的因缘,接下来第四种,是作意的因缘,说:欲见,欲见就是刻意的,要作意的意思,就是欲见种种色相,想要去看,我想要去看一部电影,我想要去看一部什么DVD,去租影片,里面去租来,或者是我喜欢看一下,比较有意义的教学片,都有,所以,欲见,就是刻意地想见种种的色相之无明欲望,也就是作意的缘。说:大慧,是名四种因缘,这四种因缘,一会合,便成为瀑水之流,那就是水流,瀑水之流。便会令藏识之体受薰而转变,因而,在藏海当中,来激发滔天大浪的眼识之巨浪就会生起,识浪生,就是眼识的巨浪,就是藏识大海当中,就发眼识这种大浪,就是执着得太严重了,就是眼睛,我们的眼睛造业,造得太严重了。

所以,男人,听说了,不一定正确啦,男人死的时候,眼睛先烂、先坏,因为喜欢看美色,那么,女人死的时候,听说舌头先烂,这个是古时候的人讲的,这个没有根据的啦,是以前人这样讲,我这是开开玩笑,给你放轻松,这个讲啦。那么,整句的意思,整段的意思已经贯串,就是这个意思。

【注释】“四因缘故眼识转”:“转”,是生之义,谓眼识之生,是依四种缘。“自心现摄受不觉”:“摄受”,即(就)是根,因为根能摄受诸尘,故名摄受。“自心现摄受”,因为诸根之生起,乃是依自心所现而有,故称“自心现摄受”。此诸根之现起,虽是由心现起,然却是因不觉才现起,故(所以)称“自心现摄受不觉”。全句的义(意思)谓(是说):眼识生起之第一缘为由有“自心”所“现”能“摄受”诸色尘的眼根,所以,第一个、第一句是根缘,依“不觉”而生起。什么叫做不觉,就是从来不觉悟,从来不觉悟自性本空,万法都是生灭,万法都是缘起,我们以妄为真,所以,过这种虚妄的日子,所以,在这个生生灭灭,灭灭生生,缘起缘灭的假相的生命里面,你要找到真实的快乐,那么,就是不可能。

简单讲:一切众生,说在追求快乐,与其说在追求快乐,不如说他在追求痛苦,感情,很甜甜蜜蜜,很快地,就有人去跳楼、去死了,很快的。那么,像今天发生了一个实在是匪夷所思,说:一个失业的男人,男孩子啊,怎么样?他在一个小朋友的游乐场所,怎么样?随意,就骗这个小男孩,说:我有电动,这个电玩,有卡啊,怎么样子啊,随便骗一骗啊,骗到厕所,用那个刀子啊,从这里割喉,割下去,割下去,血喷出来,死的时候,那个男孩子,十岁的小男孩,眼睛都没有闭上来,死不瞑目啊。警察抓到了,当天就破案,抓到的时候,问他,他说:我想吃免费的牢饭啊,因为失业,这个叫做反社会的一种个性。听说,以前在跟家里,今天报纸登的啦,我不晓得它的真实性,它说:在家里面叫做孤僻,这个人非常的孤僻,就是跟人家合不来,这个也是一个很奇怪的,菩萨也是摩诃萨啊,就是很奇怪,个性就是很孤僻,不希望,不与人家交谈,也不讲出心中的纳闷,统统不要,叫做反社会,又找不到工作,想到一个最简单的。人家说:为什么你要杀十岁的小男孩,因为小男孩没有抵抗力,比较好杀,你看,这个头壳有没有,严重的问题啊,看到这一则,哇!吓一跳,真的,吓一跳,啊,你想啊,他的妈妈哭得死去活来,这个如果是你的儿子,你怎么,你如何承受,你怎么承受得了。这个儿子,这样子养,养到十岁,这个小男孩,这么地可爱,还会读书咧,你看,一下子,跟他有没有仇,没有,是什么原因,因为他找不到工作,对这个社会、政府不满,这个叫做反社会的那种,叛逆的一种个性,古怪的个性,这个怎么下得了手呢?一个小男孩活活泼泼,我们疼爱就来不及了,买糖果给他吃,都来不及,杀掉他,哇!看了以后,那个血啊,一直流、流、流,流了整个厕所,统统是血,不知道他为什么下得了手,不知道。

所以,很多你没有办法去理解的,没有办法,那么这个男孩子,是不是欠他的,如果早十分钟,他妈妈本来是每天接他下课的,只差一天,他妈妈在忙,差一天,今天比较忙,今天就出事,他妈妈比较忙,今天就出事,这个怎么说呢?这是一种业力嘛,看了那个,哇!血腥的新闻,摇头,无法理解,何以这么残忍,下得了手,一个小朋友这么可爱,喔,你们家的孙子,拜托你们,好好照顾,真的,真的,回去,把你们那个孙子,要照顾好。这个啊,在座诸位,这个事情,如果发生在各位阿公阿嬷,或者是爸爸妈妈,你们的身上,我不相信你们那一天念佛,念得下去,保证你们念不下去的,你不会说,管他去死啦,各人业,各人担,你一定哭到昏过去啊,首先就会来讲堂,要来帮小孩写超度牌位,不然,要怎么办?所以,这个就是众生的这个不觉悟的,这个不觉,就会带出无量无边的烦恼,造作种种的恶业。此句亦可把它视作倒装句,其次序为:“不觉自心现摄受”,或许比较易了解。故唐译此句作:“所谓不觉自心现而执取故”。“摄受”,即(就)是执取之义。

“无始虚伪过色习气”:“色习气”,即(就是)执取色尘这无明贪爱的习气。这个每一个人都有,男人也有,女人也有。有的人那个赌博,哇!看到那个赌博,就很兴奋,赌到倾家荡产,他的老婆跟他离婚,他还是要赌,香港,就赌马了,中国人赌性坚强啊,这个无明贪爱,那个赌博的习气就是断不了。“无始虚伪过”:谓执取色尘之习气,乃是无始世来无明虚妄熏习之过。“伪”即(就)是妄。上面已有不觉心现之能取之眼根,既有能取,便会有所取之色尘,所以色为第二缘。此句唐译作:“无始时来取著于色虚妄习气。”诸位,习气的前面为什么加一个虚妄,意思就是说:我们以妄为实,我们虚妄、不实在的,所以,这个虚妄习气是识心,时时刻刻动,执着、分别、颠倒,所架构、累积而成的一种可怕的习气,所以,识心分别不是实在的,它是虚妄的习气。

“计著识性自性”:“识”是了别、分别之义。上面已有根、尘二缘、此二缘相接的时候,便生识,由识了别分别,种种计著此尘之相,这种“计著”色尘的相状之“性”,是“了别识”的“自性”,所以称“计著”为“识性”之“自性”。换言之,计著乃为识性之本性。“自性”即(就是)本性之义。这个本性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本性,这个本性,是一种特质的意思。此句唐译作:“识本性如是故”;识性的特质就是执着,魏译作:“识自性体如是故。”那个体,要停一下,如是故,不是说,体如,不是这样念喔,识自性体如,那完全不一样意思喔,那个标点符号要标对喔,识自性,识自性体,如是故,识的特质,本来就是如此,就是指计着的意思。

“欲见种种色相”:这一缘才是最重要的。即使有如上三缘具足,缺此一缘,还是无法见相。所谓欲见则见,心生法生,即是此理。所以修行人,佛陀所讲的,你还没有证圣果,包括法师,居士,要注意听了,欲来须避,如避火坑,为什么?这个色的缘断掉,没有这个外缘,喔,你所亲近的,都是善知识的缘,都是善友的缘,都是善环境的缘,都是讲正面的,正知正见的缘,那么,你的八识田中所起的,统统是善的,是真实的。

“水流处藏识转、识浪生”:“水流”指以上四缘和合,如果我们远离了,这四缘就不和合了,成为瀑“水”,其激“流”之“处”,便令“藏识”之体,受熏而“转”变,意思就是:所有的众生看到相,就是执着得不得了。这个瀑水,其激流处,就是所有的众生眼见一切色尘,哪一种执着,是不能自拔,完全陷入一种迷茫,不然为什么年轻人会这么多去自杀,感情不能结合,就会自杀,为什么?这根深蒂固的一种,一定要拥有对方,这个现状若是改变,他就认为没有活下去的理由,因此,这么多人走错路了,那么,他如果要因缘来听闻佛法,他就会改变他的命运了。所以这个成为瀑水,其激流之处,便令藏识之体,而受薰而转变,因而于藏海中激发种种“识浪生”起。所以识浪,识,为什么会浪,识,有识,就会起浪,有执着的识,心就会起浪,有分别的识,它就会起浪,有颠倒的识,它就会起浪,有无明的识,它就会起浪,起浪的原因是什么?就是识,拼了老命也要执着,用另外一句话,叫做割舍不下,我就是放不下啦。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伽经讲座01-30目录(未完)

楞伽经30 : 有的病医生看不好的那个是属于业障病,可以持咒灭业障

楞伽经31:任何的佛法都必须在三昧当中完成,没有禅定的人就等同没有真正的修行

楞伽经32:要契入第一义谛大空的人一定要了悟:大悟见性与外境无关

楞伽经33 :学佛的人不必去战胜邪恶,你只要自我降伏就赢得生命的一切

楞伽经34 :很多修行修到一半有无力感,他拼不过那个习气,贪念、嫉妒心

楞伽经35:我不反对念佛、诵经,但你一定要了解真如之相才能够用功

楞伽经36:你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,就表示临命终没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

楞伽经37:阿赖耶识的来源:就是真如受无明熏习以后变成了现识(阿赖耶识)

楞伽经38:为佛圣弟子,天大的事都要忍下来,这是非常重要的功夫

楞伽经39:这正见与邪见之差凡夫是没办法判别的,就看你的福德因缘善根够不够

楞伽经40:以解做证是修行最可怕的错误的观念,该有的早晚课、事相上的磨练缺一不可

楞伽经41:十方诸佛所体悟到的真如本体佛佛道同,不会有争吵的现象

楞伽经42:学佛学了很久,可是一碰到境界佛法用不出来,那就等于没有

楞伽经43:如果你的年龄层超过四十岁,你就必须要过无相的生活

楞伽经44:学佛不够深的人很难得有一颗喜悦的心,喜悦是生命的本质

楞伽经45:看到一件东西、听到一句话就起贪嗔痴就是不能离相,你的修行还很肤浅

楞伽经46:出家是本性的事情,所有的法都是为了自己的法身慧命,跟佛没有关系

楞伽经47:休想从善知识这里得到你内心里面的自性,自性要自悟要自度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圆觉经》讲座 目录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